联系人:王经理
手机:18958338888
电话:021-34713326
传真:+86-123-4567
E-mail:214938170@qq.com
Q Q:214938170
地址: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舍网村工业园区
天下包公,故里肥东。走进包公故里安徽省肥东县,无论是看一场原汁原味的庐剧《包公打舅》,听一曲荡气回肠的《青天赋》,还是选一枚精致的包公清心香囊,品一席色香味俱全的包公家宴,从视觉到听觉,从嗅觉到味觉,都能深刻感受到被包公文化狠狠地“宠”了。
在这里,包公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,而是可感、可知、可品的生活体验,不仅让本地人在耳濡目染中涵养清廉品格,更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廉政文化的时代价值。
近年来,肥东县深挖包公文化内涵,通过创新表达、文旅融合、数字化传播等手段,擦亮包公故里IP,包公文化正以全新Kaiyun平台官方的方式传递清廉精神,圈粉年轻一代,为新时代的廉洁教育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。
包公,是历史上清官廉吏的典范,其公正廉明的形象具有世界影响力。在他63年的人生岁月中,有38年在肥东度过。他在这里出生、求学、成长、奉亲,将孝廉文化根植于这片土地,成为肥东最闪亮的文化名片。
肥东县包公镇一直保留着包氏宗祠、花园井、荷花塘、衣胞庙等历史遗迹,但长期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2016年,肥东县抢抓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机遇,将包公文化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引擎,多维度培育文旅业态,全力塑造“包公Kaiyun平台官方故里”金名片,包公故里文化园成为热门旅游地,并入选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。
“在这里包公从戏剧、故事、传说中走了出来,站到了我面前,希望更多人来这里打卡,了解包公文化。”辽宁省作协全委会委员、小说委员会秘书长万胜在肥东采风时深有感触地说。
实践证明,肥东县的“包公牌”打对了,2024年该县游客接待量达835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38.2亿元,从传统农业大县一跃成为安徽省生态文旅名县,数次被央媒报道,“出圈”又“出彩”。2025年肥东县文旅产业的发展目标是迈向“千万人次、百亿产业”,让包公故里成为更多人的诗与远方。
前不久,肥东县举办包公文化日活动,发布了“包公文化印记”联票,举办了宋风市集、宋代收藏展,设置了“肥东洋蛇灯”非遗体验区,举行了“包公奇案”、下棋、蹴鞠、投壶、射箭、捶丸等互动活动,现场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,面对十几家媒体的采访,包拯第34代后人包武全“狠狠”骄傲了一回。
——文旅融合“斧”。暮春时节,万物并秀,登上于包公故里文化园孝肃阁,古宅古院映入眼帘,古亭古桥错落有致,繁花翠树相映成趣,犹如一幅色彩明艳的历史画卷。占地约5.1公顷的包公故里文化园,是肥东县依托包公出生地和包氏宗祠古遗迹,投资近2亿元,还原宋朝建筑风格,打造的全景式展现包公“孝、廉、智、正、忠”品质的旅游景区。一批又一批流连忘返的游客,在这里邂逅宋代历史,品读包公文化,感受跨越千年时空的文化之美。不少身穿宋服的年轻人穿梭于其间,拍照打卡,成为景区里一道流动的风景。
——创新表达“斧”。为“圈粉”年轻一代,肥东县紧扣故里文化特色,在包公故里文化园景区精心打造了“儿时”“还乡”“断案”三大实景演出,让游客穿越时空“陪伴”包公读书、“见证”包公孝亲、“旁观”包公断案,身临其境感受包公优秀品质;将包公故事与景区建筑布局巧妙结合,推出剧本游《包公源密码》,形成集挑战、探索、解谜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,让Z世代在沉浸式体验中解码包公文化;牵手高校举办包公文创设计大赛,开发出包公文创雪糕、包公IP盲盒、包公书签、冰箱贴等文创产品10余种,让清廉符号“萌”起来,轻松“拿捏”年轻人。
——数字技术“斧”。打开包游肥东小程序AR漫游、AI换装、智慧导览,游客在指尖便可畅游包公故里,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清廉之约。为抢占文旅“新风口”,肥东县整合当地文旅资源,建设“包游肥东”智慧文旅平台,涵盖热门景点推介、导游导览、景点预约、美食美宿推荐、文创特产销售、游记攻略等特色服务,让游客一键畅享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全链条智慧服务。打造全息投影和沉浸式剧场,拍摄短视频、制作H5,借助科技赋能频频出镜,让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。同时肥东县还将包公文化与美食体验、民俗文化、休闲娱乐等元素跨界融合,打造包公故里文旅节庆矩阵,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,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。
由此可见,要让传统文化真正“活起来”并赢得年轻群体的青睐,关键在于以创新思维重构文化表达: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、运用年轻化表达方式、构建互动式传播路径,让传统文化突破时空界限,以更鲜活、更亲切的姿态融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场域,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对话。
而当下的肥东,正以包公文化为引领,以创新为驱动,以全域发展理念为指引,着力构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。县域内文旅业态场景集聚多元,文旅等相关产业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,和美乡村实现了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的美美与共,相映生辉。
包公出生在肥东,学在合肥,成名在肇庆,扬名在开封。全国多地都在开发包公IP,众强鼎力之下的肥东县,如何才能走出同质化困境,持续“造顶流”?答案无疑是锁定“故里唯一性”。
“如今,我们的工作思路正在转变,不再是‘包公文化+’,而是在‘+包公故里文化’,无论开展什么工作都会考虑它能不能和包公故里文化结合在一起,怎么让年轻人喜欢。”肥东县相关单位负责人说,比如承办了“包公故里杯·优秀小说奖”颁奖盛典,创编了庐剧《包拯审蛋》并斩获全国少儿戏曲最高奖,升级包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,持续擦亮包公故里IP,扩大品牌影响力。
目前,肥东县正在以包公故里文化园为核心,全力打造占地1000亩的包公源旅游项目,将其建设成集文化传承、现代文旅体验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。同时,联动周边潜龙宫国家级非遗肥东洋蛇灯、棋盘石书院民宿、途居合肥包公源房车露营地和浮槎山景区打造包公故里文化旅游圈,满足年轻人对“文化+潮玩”的无限想象。
此外,肥东县还将升级景区科技含量,融入VR、AI技术,打造虚实结合的智慧文旅体验;延伸产业链,开发廉政培训基地,吸引企业团建、干部研学,构建“教育+旅游+培训”的复合型产业链,争创国家级廉政教育基地。
天下包公,故里肥东,文脉赓续,生机勃发。从“借势包公”到“定义包公”,肥东正以文化创新之笔,引包公故里文化“活水”,浇灌乡村振兴之花,绘就县域发展的时代新篇。(彭红玲)
近年来,肥东县深挖包公文化内涵,通过创新表达、文旅融合、数字化传播等手段,擦亮包公故里IP,包公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传递清廉精神,圈粉年轻一代,为新时代的廉洁教育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