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人:王经理
手机:18958338888
电话:021-34713326
传真:+86-123-4567
E-mail:214938170@qq.com
Q Q:214938170
地址: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舍网村工业园区
蓝天白云,青山绿水,雪山草原……甘肃省天祝县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,不仅是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,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作为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前列的民族自治县,近年来,天祝县以生态为笔、发展为墨,通过生态修复筑牢屏障、文旅融合激活价值、特色农业提质增效、乡村蝶变夯实根基,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,在71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答卷。今年上半年,天祝县完成生产总值36.71亿元、同比增长10.3%,用发展实绩诠释了以良好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的“天祝范本”。
天祝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。近年来,天祝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将生态修复作为“国之大者”,构建起“监测—修复—巩固”的全链条治理体系。从祁连山腹地的草原修复到石门河的清淤疏浚,从燃煤锅炉改造到土壤污染防控,一系列举措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跃升,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绿色基底。
在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,天祝县草原工作站站长徐义正带领团队查看新培育的草种。“近年来,试验站筛选出适应高寒草甸的上百个草种,对表现性状较好的品种开展扩繁和草种基地建设,为退化草原修复提供了优质种源。”徐义说。
作为黄河一级支流上游的“天然实验室”,近年来,该试验站通过无人机飞播技术治理退化草原,牧草高度和产量均有明显提升,既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,又为牲畜提供了优质牧草,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双赢。
天祝县西大滩镇西大滩村党支部书记王爱站在治理后的河道旁,望着两岸绿植感慨道:“过去河道里渣堆遍布,看上去乱糟糟,一到雨季还有安全隐患。现在河道畅通了,沿岸草木繁盛,曾经的荒滩变成了村民散步休闲的生态廊道。”
近年来,天祝县累计投入4165万元实施五大生态修复工程,包括河道疏浚、边坡加固、植被恢复等,让136公顷土地重焕生机。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彻底“销号”后,沿岸4000多名群众告别了“雨季提心吊胆”的日子。
如今,生态修复的“乘数效Kaiyun平台官方应”正在显现。全县构建“天空地”一体化监测网络,803名林长全年巡林2663次,林木绿化率提升至34.61%,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8.61%。金强工业集中区获省级开发区“进步奖”后,奖金全部投入生态监测系统升级,为生态保护装上了“智慧大脑”。
天祝县立足“独具风情的最美丝路花园”定位,将生态资源与文化底蕴深度融合,构建起“景区带动、民宿集群、节会引流”的文旅发展格局,让“养在深闺”的绿水青山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。
初秋的马牙雪山脚下,百余顶白色帐篷如珍珠般散落在抓喜秀龙草原上,这里是天祝县文旅新地标——阿尼嘎卓帐篷营地,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体验藏乡风情的绝佳去处,而且成为撬动文旅产业升级、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支点。
“今年以来,我们对帐篷营地重新布局,打造了无动力乐园、传统射箭场等项目,还定时举办篝火晚会、互动游戏,增强游客参与感。”天祝青藏之眼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玉琛说。
每到盛夏季节,天堂镇藏乡云居精品民宿负责人祁生梅就忙得不可开交。她说:“客房周末全满,客人不仅能体验藏式木屋,还能参与华锐锅庄实景演出。”作为首批精品民宿示范项目,藏乡云居通过“公司+村集体+农户”模式运营,村集体每年分红可观,带动农户就业。目前,天祝县已培育“乌鞘岭客栈”“雪山境”等特色民宿20余家,开发10余种新业态。“六月六”赛马大会入选全省精品赛事,阿尼嘎卓帐篷营地跻身全国风格露营地榜单。今年1月至7月份,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89.8万人次,同比增长65.86%;游客旅游花费63.45亿元,同比增长128.62%。文旅产业已成为天祝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
天祝县打破“山旱地难致富”的固有认知,通过“多源互补、引水上山”工程破解水资源瓶颈,聚力打造高原夏菜、食用菌、藜麦中(藏)药材、牛羊4个十亿级产业集群。依靠Kaiyun平台官方科技赋能和品牌打造,让昔日的贫瘠山地变成高产田,实现了“生态优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良性循环。
在松山镇德吉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,种植户徐世顺正在查看菌棒生长情况。他说:“这些菌棒采用智能温控系统,出菇稳定,花菇价格比普通香菇高出不少。”这个由东西部协作资金扶持建设的基地,配备了先进的温湿度调控和物联网监测设备,通过有机认证的产品直供一线城市。
甘肃汇利泽白牦牛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车间里,办公室主任韩玉琪展示着刚下线的酱卤产品。“我们建成白牦牛肉精深加工一体化车间,多条生产线年产值可观。”韩玉琪说,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天祝白牦牛通过“牧区繁育、农区育肥、农牧互补”模式提升品质,售价高于普通牛肉。目前,全县建成多个优良种畜繁育基地,牛羊成活率显著提高,通过“甘味”品牌包装溢价明显,畜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“压舱石”。
天祝县已认证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96个,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%。打柴沟镇高原夏菜基地通过冷链物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,18万亩种植基地年产值突破12.7亿元。天祝县农业农村局还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16个示范点,推广菜草轮作、二茬种植等技术,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。
天祝县以“千万工程”为蓝本,统筹推进生态搬迁、环境整治、文化振兴,让乡村既有“高颜值”又有“好气质”。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推动村集体和农户共享发展成果,构建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“天祝模式”。
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。“以前住的土坯房,一到下雨天就提心吊胆。现在政府帮我们盖起了新房子,出门有路灯,道路也硬化了,住着安全又舒适。”哈溪镇水泉村村民魏朝寿的话语道出了全体村民的心声。
“过去住土坯房怕滑坡,冬天靠烧煤取暖。现在的安置住房配套齐全,人均住房面积从12平方米增至28平方米。”松山镇达隆村村民尚德宝说。
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“内外兼修”。天祝县推进“三个归整、四项清理、五化治理”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8.76%,建成140个美丽乡村,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十大典型案例。哈溪镇西滩村通过“前院后院”整治发展庭院经济,松山镇达隆村依托搬迁安置点打造旅游民宿,一个个特色村落成为“有产业、有颜值、有乡愁”的范本。
天祝县坚定不移走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之路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培育出碳硅基新材料、新能源等绿色产业集群,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,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推进。
碳化硅是支撑众多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材料,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广阔。天祝县拥有丰富的石英石资源,这正是生产碳化硅的原材料。
来到位于金强工业集中区的天祝正昱新材料有限公司,车间内生产环境洁净,工艺管道排列整齐。控制间里,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设备。“近年来,我们大力投入研发,申请了多项专利,提升了生产效率,优化了生产工艺。”天祝正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祎德说。
在天祝县松山镇北部的黑马圈河村,连绵起伏的大山里,一座座风电塔巍然矗立,来自祁连山的劲风吹动叶片转动,点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。“雪山高原的风,将充足的风能资源转化为清洁电能,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”天祝林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冯佳兵说,天祝县松山滩50万千瓦风电项目,在满足电网用电需要、优化电网结构的同时,对改善大气环境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积极作用。
高质量发展的背后,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。天祝县深入开展“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”行动,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企业开办便捷高效,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可观。通过清偿拖欠企业账款、减税降费、发放信用贷款等举措,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。“医保+信用”监管案例入选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,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。
如今,从祁连山的皑皑雪峰,到金强河畔的高原夏菜;从雪山草原的袅袅炊烟,到工业园区的日新月异,天祝县正在“两山”理念的指引下,开拓创新,砥砺奋进,在华锐大地上谱写生态与发展共生共荣的崭新篇章。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为解决这一困扰蔬菜产业发展的难题,天祝县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通过摸索实验,因地制宜研发出将尾菜与藜麦、小麦等农作物秸秆混合,加工成青贮饲料的新技术。[详细]
自2018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,天祝县严格按照河湖长制工作要求,强化上游意识、树牢系统思维,坚持系统治理、精准施策,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,天祝县河湖长制工作实现了从“河长制”到“河长治”的华丽转变。[详细]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